蝉鸣阵阵,暑气正浓。当大多数人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我校的老师们带着对学生的牵挂,踏上了一条条家访之路。没有三尺讲台的严谨,没有课堂教学的紧张,这场“走出校园、走进家庭” 的暖心对话,以脚步丈量教育的维度,从城区到乡村,用真情叩响每一扇家门。这不仅是一场教育的温情奔赴,更是一次家校之间的心灵联结,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顶着烈日,我们向“心”出发
家访过程中,护理班班主任李莉老师以及年级组蒋泽主任奔赴了车程达六个小时的十堰,带着对李同学的深切关怀与成长期待,与家长展开了深入交流。李莉老师和蒋泽主任细致询问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成长环境及家庭结构,更重点关注学生假期的思想动态。同时,老师们也向家长详细反馈了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是一名非常听话乖巧的孩子。之后,蒋泽主任更是结合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长详细探讨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护理专业以后发展的空间,帮助李同学给学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提供了针对性指导。几个小时的交谈下来,家长表示一直都非常信任学校以及班主任在家长群对他小孩一日常规的反馈。家长和孩子都非常开心,很感谢也很感动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心里特别温暖。
不止谈成绩,更懂“孩子的世界”
王校长告诉我们:家访不是简单的‘走亲戚’,而是要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内心,要把这份教育初心传递下去。当老师不要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相处是否融洽。”一次次的家访告诉我们,教育的触角必须延伸到校园之外,深入学生的家庭生态之中,只有真正理解行为背后的家庭动因和情感诉求,才能撕掉标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实现有效的教育干预,更科学地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校携手,守护成长每一步
每一次家访,不仅加深了家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更诠释了教育的初心与担当——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传授,更是走进生活、贴近心灵的守护。班主任廖老师在对计算机班上张同学进行家访时,发现家里只有奶奶在陪伴她,父母为了家庭的生活一直在外工作,但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廖老师详细列举并夸赞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良好表现,充分肯定了其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让张同学和家长感受到了学校对她的关注和认可。如果没有学历,步入社会之后会遭遇到各类危险和挑战,比如求职受限、工作环境恶劣、薪资待遇不佳等问题,家长深以为然。接着,饶主任和荣主任一起为张同学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的广阔行业前景,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路径,帮助张同学重拾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暑期家访不是终点,而是家校共育的“新起点”。在家访结束后,更有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现在我更清楚该怎么配合老师,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计划了。”
我们始终相信,唯有真诚的关怀,才能点亮成长的每一个角落;唯有温暖的陪伴,才能滋养梦想茁壮成长。未来,我校将继续把家访作为常态化工作,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传递关爱,和家长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这个夏天,因为家访而格外温暖。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见证每一个孩子的精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