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当时,奋斗绽光芒。在刚刚落幕的全国第九届“慧阳杯”线上虚拟仿真大赛中,武汉市智工职业技术学校(下称“智工职校”)6名学子凭借精湛技能惊艳赛场,在多赛道斩获佳绩,充分彰显该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硬实力。
作为工业技术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全国性赛事,本届“慧阳杯”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余名师生云端竞技,覆盖本科、高职、中职全层级院校,赛事围绕工业机器人、PLC编程、AI深度学习、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展开巅峰对决。智工职校6名参赛选手在两大核心赛道强势突围:工业机器人拆装赛道上,朱宸睿勇夺一等奖,何医康、黎进宝、王子豪、胡思凯斩获二等奖,鄢仕锦获三等奖;AI+智能产线应用赛道中,6人团队携手拿下二等奖。此外,江河、周楚两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育人成效再获国家级认可。

01
全国技能尖兵的“实力试金石”
本届“慧阳杯”以技术门槛高、考核维度全闻名,两大赛道对选手的理论储备与实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堪称工业技术领域的“全能挑战赛”。
“能在全国近4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对学生技能的肯定,更是对学校教学模式的检验。”智工职校常务副校长黄加进表示。作为重点打造机电专业群的职业院校,学校已与多家企业共建智能生产线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与赛事技术要求深度融合,为学子备赛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与技术支撑。
02
朱宸睿凭硬功摘得一等奖
在竞争激烈的工业机器人拆装赛道,智工职校选手以“稳、准、细”的职业素养脱颖而出,其中朱宸睿全程保持零失误操作,凭借拆卸流程规范度、零部件检测精准度、组装完成速度三项指标满分的优异表现,成为该赛道中职组唯一斩获一等奖的选手。
“这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引企入校’模式带来的教学优势。”指导教师江河介绍,学校引入的企业级虚拟仿真设备,与大赛平台技术标准完全同步,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就能接触真实工业场景,提前适应赛事要求与企业生产规范。

03
6人团队同获二等奖
AI+智能产线应用赛道的比拼中,智工职校6名选手组成的团队展现出极强的协同作战能力,最终全员斩获二等奖。该赛道对团队配合要求极高——6名选手需分别精通编程、调试、运维等不同模块,任何环节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整条产线“瘫痪”。
“6名学生能在3小时内高效完成全流程操作,关键在于备赛期间的协同训练。”指导教师周楚表示,备赛阶段,团队建立了“模块分工、交叉校验”的协作机制,每天开展2次全流程模拟演练,累计优化技术方案17项。这种训练模式,正是学校“校企共生共荣”理念的生动实践,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团队协作模式。

04
严师挚友筑牢育人根基
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培育。江河、周楚两位老师深耕职业教育一线多年,不仅拥有丰富的企业技术研发经历,还积累了扎实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技术攻坚+心理疏导”的特色指导模式。
“两位老师既是严师,也是挚友。”朱宸睿回忆,赛前一周,他曾因虚拟组装反复出错陷入瓶颈,情绪低落。江河老师连续三个晚上留在实训室,逐一步拆解操作细节,以“螺丝扭矩精确到牛顿米”的严苛标准指导训练,最终帮助他突破技术难关。这种兼具“企业工程师的技术严谨”与“职业教师的育人温度”的指导风格,正是智工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缩影。

05
赛教融合为培育大国工匠蓄力
“技能大赛是检验育人质量的试金石,更是培育大国工匠的练兵场。”此次获奖,是智工职校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理念的生动实践。
聚焦武汉“智造”产业发展需求,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共建产业学院”等模式,将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等前沿技术融入日常教学,构建起“课堂对接车间、教材对接工艺、实训对接生产”的育人体系,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
未来,智工职校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持续优化技能育人模式,深耕机电专业群建设,为武汉乃至全国“智造”产业培育更多懂技术、善实践的大国工匠,续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